?????? 在“十五五”規劃編制的關鍵時期,廣大基層醫療衛生人員期盼已久的《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實施方案》已經國務院批復發布。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是黨中央審時度勢,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順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提出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指導各地夯實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網底,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進一步推動基層醫療衛生工作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實施方案》聚焦基層醫療衛生核心痛點,堅持以基層為重點,圍繞“強基層、固基礎、保基本”這條主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令人振奮。隨著《實施方案》不斷推進和政策舉措的落實落地,我國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必將迎來大發展。
??“十五五”期間指導基層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
??2009年新一輪醫改政策實施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和醫療衛生人員隊伍建設都取得較大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但基層醫療衛生仍存在資源配置不均、人才隊伍薄弱、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還有較大差距。
??《實施方案》以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針對基層主要醫療衛生問題,明確提出“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以基層為重點,著力強基層、固基礎、保基本,織牢基層網底,改善基礎服務條件,優化保障基本服務,加快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不僅明確了實施強基工程的指導思想,為“十五五”期間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給出了具體指引,也為下一步基層醫療衛生工作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畫出了重點。
??順應時代要求,提出基層醫療衛生發展新目標和舉措
??《實施方案》立足當前、考慮長遠,提出了近期(2027年)和中長期(2030年)目標,明確“到2030年,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人才隊伍持續發展壯大,設施設備條件和數智化水平顯著改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基本醫療服務均質化水平明顯提升,縣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服務量占比持續提高,中西醫協調發展邁向更高水平,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群眾就近就便享有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其中,“數智化水平顯著改善”和“基本醫療服務均質化水平明顯提升”的目標都是首次在國家層面的文件中提出,意義重大。
??醫療衛生數智化是指醫療服務體系在技術、模式、管理創新等方面的數字化、智慧化,是助力醫療服務優化提升的重要力量。隨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加速融合,不少醫療衛生機構紛紛開始應用數智醫療,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降低運營成本。但目前來看,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不平衡,總體水平不高,是制約基層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短板。《實施方案》不僅明確提出“數智化水平顯著改善”的目標,還將“提高縣區醫療衛生數智化服務水平”作為一項主要任務予以重點表述,提出“以省份或地市為單位統籌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二、三級醫療機構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等互通共享,推進電子處方流轉、檢查檢驗結果互通和預防接種信息跨地區共享,建立居民連續用藥記錄管理機制”。相信通過強基工程的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數智化建設將得到快速推進,助力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精準化、精細化,減輕基層醫務人員工作負擔,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
??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的兩大核心領域,它們共同構成了健康中國戰略的基石。在2009年啟動的新一輪醫改中,為解決當時的公共衛生發展不均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重醫輕防”等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實施對保障公共衛生服務的公平性、預防疾病發生、提升全民整體健康水平,都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基層醫療衛生發展不充分、醫療服務質量差異大的問題尚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基本醫療服務均質化水平明顯提升”,旨在通過建立醫聯體、醫共體,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并利用遠程會診、AI輔助診斷等信息化技術,逐步解決地域、經濟水平、醫院等級等因素導致的醫療服務質量標準不統一、服務質量差異大的問題,讓人民群眾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享受到符合標準的、與上級醫療機構同質化的醫療衛生服務。
??主要任務明確,重點舉措內涵豐富,創新性、指導性強
??《實施方案》提出了12項主要任務。在“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劃布局”中,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固定﹢流動’的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模式,全面建立國家、省、市、縣、鄉五級巡回醫療制度,實現巡回醫療在醫療資源薄弱縣全覆蓋”。其中,“因地制宜發展‘固定﹢流動’的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模式”是一種新提法。這是一些地方在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因地制宜探索創造出的經驗做法。《實施方案》將其作為一條重要措施明確提出,是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化布局政策的補充和完善。
??在“加強緊密型醫聯體內涵建設”中,重點強調“依托緊密型醫聯體(包括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推動以人員為核心的資源下沉基層,基本實現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有縣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中高級職稱醫師派駐”,這一點非常重要。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關鍵在人。醫共體建設能否做實,讓老百姓得到切實好處,關鍵看資源特別是人員能否下沉。
??在“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普惠行動”中,明確提出“加強基層多病共防、多病共管和醫防融合,到2030年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基層規范管理服務率達到70%以上”。當前,慢性病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負擔,加強基層多病共防、多病共管和醫防融合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近年來,各地積極開展基層多病共防、多病共管服務模式,探索出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慢性病管理典型做法。比如,浙江省以高血壓、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為突破口,依托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療集團,綜合推進醫保支付和基層補償機制改革等配套措施,構建起醫防融合、連續協調、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與健康管理體系;山東省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為載體,建立“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協同服務體系,通過整合管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并系統防控其引發的6類并發癥(如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眼底病變等),降低慢性病發病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這些做法的共同點在于,充分利用上級醫院技術支撐,結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防融合特點,統籌管理多種疾病的預防、治療。相關舉措既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節約人力資源,也使老百姓能更加便利地獲得綜合性的慢性病防治服務,節約醫療費用。
??在“開展基本醫療服務提升行動”中,強調要“持續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加強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色科室建設,到2030年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服務能力標準的比例保持在95%以上”。自2018年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以來,各地積極響應,努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軟硬件水平都有了較大提高,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各地對“十五五”期間是否繼續開展這一活動十分關注。《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繼續開展這一活動,而且強調把重點放到特色科室建設上,不僅延續了以往的政策做法,還提出了更高要求,將對下一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和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優化升級縣區醫療衛生設施設備”中,明確提出“‘十五五’期間,支持1000個左右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縣級醫院、重點中心鄉鎮衛生院提質升級”。這是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政策舉措。根據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和財政支付責任,自2017年起,中央層面就取消了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投入主體責任主要落在了市、縣兩級,但市、縣兩級尤其是縣級財力普遍較弱,使當前不少地方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設備落后,與城市醫院相比發展差距越來越大,難以滿足當地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面臨很大的資金缺口。《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十五五”期間,支持1000個左右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縣級醫院、重點中心鄉鎮衛生院提質升級,是投入政策的重大突破,釋放出強烈信號,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實施方案》提出的指導思想明確,目標精準清晰,措施全面具體。若能有效落實,將極大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為健康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